《2020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27日公布28組得獎名單,共頒出136萬元獎金。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成為今年特有的報導焦點,聯合報以創意的動態圖表呈現複雜的病例關係,爬梳傳染的軌跡,殊為罕見,獲頒融媒體「特別奬」;另外一個特別獎頒給中山女高學生,作品探討大稻埕老街活化與新生的問題,製作出超越其年紀閱歷的優質平面作品,也創下高中生首度獲獎的記錄。

由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主辦《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邁入第四年,共分為專業組、學生組,各有平面、影片(長)、影片(短)、融媒體類,共八個類組獎項,今年在隔離、限居、限聚等防疫措施,採訪困難的情況下,總計收到501件報名作品,入圍107件,仍舊雙雙創下新高。
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董事長陳文琦致詞時指出:「《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強調永續發展,但看到全球的現況,有時候會反思,究竟永續是不是一個impossible dream?」但每年看到這些努力為永續報導付出心血的媒體人及莘莘學子,陳文琦引用《詩經》名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比喻永續如同崇高品德和宏遠目標,鼓勵所有參賽者及入圍者,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一定還是能共創美好的未來!」
被譽為新聞界的金鐘獎,《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頒奬典禮於TVBS攝影棚舉行,超過240位入圍者齊聚一堂。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執行長阮淑祥表示:「今年在隔離、防疫措施限制下,新聞人不畏採訪的艱難風險,仍舊完成報導。進入第四年的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徵件結果,非但沒銳減還反而躍升,今年收到海內外包括臺灣、馬來西亞、香港等30家新聞媒體、20所大專院校及兩所高中,一共501件參賽作品,較上屆整體成長31%,顯示越是在難纏的疫情籠罩下,大家更仰賴可靠的新聞資訊,也更重視永續發展議題。」

今年共有學生組15件、專業組13件,共計28件,抱走總獎金136萬元,議題取材更加多元,從新冠肺炎相關的遠距教學、網購經濟、口罩廢棄物汙染、塑膠垃圾成災等等,到傳統環保永續概念的食安、動保、能源消耗、水汙染,再到文化永續層面的舞獅文化、脫口秀、老街活化、原住民文化等等。
學生組平面類由政治大學以《橋斷了,然後呢?—剖析橋檢制度困境》報導,獲得首獎,負責採訪同學深入現場,鑽進維修橋洞,彎著身在漆黑、低矮的通道困難前進,精彩而細膩地呈現橋檢人員的辛苦日常,傳真寫景,有如直播。
特別的是學生組(短)影片類,由世新大學包辦首獎、兩個優等獎及人氣獎,其中由《百年石頭屋聚落 馬崗漁村存亡關頭》獲得首獎,影片把故事說得溫婉有味,沒有海岸風情堆疊氣氛,讓人清楚聽見漁村在存廢之間的抉擇。
臺灣藝術大學的《鯨在八斗子》則拿下學生組(長)影片類首獎,報導內容表面上看到的是生態教學,但最後是生命教育,每個環節都有樂有苦,多種情緒貫穿,實屬佳作。
學生組融媒體類繼第三屆產生第一個首獎後,今年投稿件數再創新高,提升35%,首獎由臺灣大學《漁電共生還是競爭?》拿下,獲獎作品圖表應用恰當,網頁動線、美術設計皆表現出色,加上同學自行原創開發製作網頁,獲評審讚賞。

專業組今年聯合報表現同樣強勢,《永續能源之路》在平面類拿下首獎,得獎作品,面向完整兼具廣度與深度,對於國內能源政策轉型與邁向永續之路提供了具體參考與借鏡;融媒體類則分別以《農場動物的眼淚:餐桌美味背後的飼養悲歌》、《當全世界都想減碳 無煤家園真的可行嗎?》、《新冠肺炎 全球疫情即時追蹤》拿下首獎、優等和特別獎,總計跨類組摘下二金一銀一特別的獎座。
專業組(短)影片類首奬為臺視《聖鳥變剩鳥-埃及聖䴉在臺悲歌》,獲獎團隊以貼身採訪方式記錄獵人獵捕全過程,具有實境感,並以外來鳥類入侵生態排擠的角度,提出核心問題。專業組(長)影片類首奬則由TVBS《舌尖上的真相》拿下,深入追蹤臺灣食安問題,並熟練運用調查報導方式,分別提出問題與建議,很有啟發意義。
今年人氣投票活動競爭強度也不遑多讓,總投票數創下4年以來新高,共有4個作品,打破投票紀錄,網友們的熱情和踴躍程度,也突顯生態文明、永續發展議題,越來越受到重視。

2020第四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得獎名單:
學生組 平面類
獎項 |
作品名稱 |
機構名稱 |
作者 |
首獎 |
橋斷了,然後呢? —— 剖析橋檢制度困境 |
政治大學 |
張庭瑀、李昕芸、許容瑄、林莉庭、薛人豪 |
優等 |
疫情推動的教與學實驗 |
臺灣大學 |
陳浩瑋、丁瓘茵、張佳頎、陳禹蓁 |
優等 |
出獅了!Lion Dance Craft |
臺灣藝術大學 |
劉霖林 |
特別獎 |
傳統街區存亡?大稻埕與老屋新生風潮 |
中山女高 |
王家葳、李苡慧、張清揚 |
人氣獎 |
傳統街區存亡?大稻埕與老屋新生風潮 (中山女高) |
中山女高 |
王家葳、李苡慧、張清揚 |
學生組 影片類(短)
獎項 |
作品名稱 |
機構名稱 |
作者 |
首獎 |
百年石頭屋聚落 馬崗漁村存亡關頭 |
世新大學 |
徐榮佑、劉于緁 |
優等 |
重拾大武壠 |
世新大學 |
廖子瑄、劉昀 |
優等 |
二手書香遶偏鄉 |
玄奘大學 |
吳顥民、李英鍵、范湘亭、徐郁芳 |
優等 |
水源保衛戰 |
世新大學 |
楊蕎瑜、林旻柔 |
人氣獎 |
重拾大武壠 |
世新大學 |
廖子瑄、劉昀 |
學生組 影片類(長)
獎項 |
作品名稱 |
機構名稱 |
作者 |
首獎 |
鯨在八斗子 |
臺灣藝術大學 |
張弘榤 |
優等 |
飲憂 |
玄奘大學 |
曹佼人、李豫玲 |
優等 |
珍珠海 |
臺灣藝術大學 |
陳蔚慈 |
人氣獎 |
我們信你,老大!—熱血數學王子黃懷恩 |
淡江大學 |
黃孟晴、古佳立、張懿文、劉亞米、龔嘉熙 |
學生組 融媒體類
獎項 |
作品名稱 |
機構名稱 |
作者 |
首獎 |
漁電共生還是競爭? |
臺灣大學 |
蘇彥誠、邱怡瑄、劉潔 |
優等 |
從零撲殺到零流浪 人犬衝突的解決之道 |
淡江大學 |
黃子馨、魏岑伃、黃柔蓉、韓邦伃、唐茹韻、彭詮翔 |
人氣獎 |
出獅了!Lion Dance Craft |
臺灣藝術大學 |
劉霖林 |
專業組 平面類
獎項 |
作品名稱 |
機構名稱 |
作者 |
首獎 |
永續能源之路 |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 |
游昌樺、董俞佳、余承翰、謝汶均、鄭超文、蔡佩芳、彭慧明、葉信菉 |
優等 |
台商大回流加速毒垃圾浩劫 |
商業周刊 |
侯良儒、吳中傑、田習如、李大任、陳宗怡、查慧瑛、李佳靜 |
優等 |
為淡水河做一件事專題系列報導 |
CSR@天下頻道 |
黃昭勇、鄭宇茹、高偉倫、阮怡婷 |
人氣獎 |
「光害毀生態」系列報導 |
聯合報深度內容中心 |
洪敬浤、陳雅玲、蔡容喬、魏莨伊、張曼蘋、鄭朝陽 |
專業組 影片類(短)
獎項 |
作品名稱 |
機構名稱 |
作者 |
首獎 |
聖鳥變剩鳥-埃及聖䴉在臺悲歌 |
臺灣電視公司 |
朱涵瑜、陳世忠、蔡崇梧 |
優等 |
身在「蝠」中不知福? |
中華電視公司 |
陳璽鈞、羅哲超 |
優等 |
老校長救地球計畫 |
聯利媒體(TVBS) |
吳奕慧、林煌賓 |
優等 |
【舊衣變提袋 循環共享新概念】 |
中華電視公司 |
李宜庭、李宇承 |
人氣獎 |
聖鳥變剩鳥-埃及聖䴉在臺悲歌 |
臺灣電視公司 |
朱涵瑜、陳世忠、蔡崇梧 |
專業組 影片類(長)
獎項 |
作品名稱 |
機構名稱 |
作者 |
首獎 |
舌尖上的真相 |
聯利媒體(TVBS) |
林上筠、柯勝雄 |
優等 |
消失的王者-草原巨獸 |
東森電視台 |
舒夢蘭、陳一松、潘郁文、吳柏蒼、林東昇 |
優等 |
救救腦危機系列 |
財團法人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
張澤人、林鑫宏、郭繼宗 |
優等 |
地球的孤兒~石虎的生與死 |
東森電視台 |
白心儀、李孟唐、林奕勳 |
人氣獎 |
改變家鄉撿垃圾開始 |
聯利媒體(TVBS) |
李晴、蕭遠斌 |
專業組 融媒體類
獎項 |
作品名稱 |
機構名稱 |
作者 |
首獎 |
動物的眼淚:餐桌美味背後的飼養悲歌 |
聯合報系 |
蔡佩蓉、許瑋琳、楊若榆、郭琇真、鐘聖雄、黃仲裕 |
優等 |
聽見非洲的聲音—肯亞生態永續路 |
聯利媒體(TVBS) |
楊樺、黃貞怡、蕭應強、溫芳玲、許興中、宋培華、張書瑋、黃兆璽、陳珮君、吳宜靜 |
優等 |
當全世界都想減碳 無煤家園真的可行嗎? |
聯合報系 |
謝汶均、張心慈、楊若榆、游昌樺、彭慧明、董俞佳、蔡佩芳 |
特別獎 |
新冠肺炎 全球疫情即時追蹤 |
聯合報 |
林秀姿、蔡佩蓉、洪欣慈、謝汶均、楊若榆、周融聖、蘇士堯、許瑋琳、張心慈、許藹雯 |
人氣獎 |
聽見非洲的聲音—肯亞生態永續路 |
聯利媒體(TVBS) |
楊樺、黃貞怡、蕭應強、溫芳玲、許興中、宋培華、張書瑋、黃兆璽、陳珮君、吳宜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