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9吃到飽之亂」看似各家電信業者削價競爭,消費者成唯一得利者,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電信市場已趨近飽和,為拉攏新用戶,電信業者先透過低價吸引消費者,再祭出高額違約金,以此限制用戶跳槽,消基會表示,長期而觀,此舉必定會降低用戶的電信服務品質。
日本訂定違約金上限 2年最多280元
日本為保障消費者權益,並促進業者之間的競爭,今年已特別修法,訂定違約金上限,綁約2年違約金上限為1,000日圓(約新台幣280元),門號和手機綁約折扣最多為2萬日圓(約新台幣5700元)。反觀台灣,違約金多讓消費者吃不消,常見違約金額數千元,有時甚至高達近萬元。
違約金怎麼算?
台灣5家電信的違約金皆分成兩個部分,一是「終端設備補貼款」,意思為業者補助用戶換設備的費用,二是「電信優惠補貼款」,為業者補貼的通話或上網費用,根據NCC「行動寬頻營業規章」之規定,違約金需依日遞減計算。
違約金計算方式:補貼款總額 ×(合約未到期日數 ÷ 合約約定日數)
然而,根據消基會的調查,遠傳電信在用戶契約裡頭,明訂「電信優惠補貼款」以月為單位計算,與營業規章明顯不符。

中華電信違約金最低 亞太、台灣之星最高
根據消基會調查,在「終端設備補貼款」部分,中華電信9600元違約金最低,其次為台哥大、遠傳的12000元,最高者則是亞太電信和台灣之星的14000元。
在「電信優惠補貼款」部分,以月計價的遠傳電信為最高,每月違約金250元,其次依序為以日計價的台灣之星250元,台灣大哥大的150元,中華電信、亞太之星則為0元。
消基會更以「攜碼跳槽購機綁約30個月資費方案」(999元資費+上網吃到飽不限速+購機Iphone Xs Max)作為調查樣態,以電信門號履約1年3個月(滿15個月、450天)做為解約條件,計算各家電信業者的違約金金額。
調查結果發現,違約金以遠傳電信的9750元為最高,接著依序為台灣之星(8875元)、台灣大哥大(7125元)、亞太電信(7000元)、中華電信(4800元)。
電信公司 | 終端設備補貼款 | 電信優惠補貼款 | 違約金總額 (履約滿15個月解約) |
中華電信 | 9,600元 | 0元 | 4,800元 |
台灣大哥大 | 12000元 | 每月250元 |
7,125元 |
遠傳電信 | 12000元 | 每月250元 |
9,750元 |
亞太電信 | 14000元 | 0元 | 7,000元 |
台灣之星 | 14000元 | 每月250元 |
8,875元 |
5家電信業者平均違約金為7510元,遠傳電信和台灣之星違約金皆高於平均。
目前,日本三大電信公司約定用戶未滿2年解除契約的違約金大約為新台幣2700元,在台灣電信市場與日本相近的前提下,消基會呼籲我國主管機關應調查電信業者優惠綁約購機用戶契約是否違反規定,並針對電信業者資費綁約包裹高違約金現況提出因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