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泰美術館全新展覽免費看!平田晃久這天在台北公開分享 以「纏繞」與「迴響」重新定義建築

建築是否能成為人類與自然共生的催化劑?忠泰美術館2025奧夫塞計畫推出的《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以這個問題為核心,邀請觀眾重新審視建築的本質與未來。此次展覽將於2月15日起在NOKE忠泰樂生活三樓Uncanny開展,帶來近40件涵蓋模型、手稿與創作論述的作品,包括東京原宿人氣打卡新地標「HARAKADO」、臺北中山區的12層集合住宅「富富話合」、國立臺灣大學百歲紀念館以及即將在2025年大阪世博亮相的「Ray Garden」等多項重點建築案例。

平田晃久是日本中生代建築師的重要代表,師承伊東豊雄,並以融合自然哲思與創新設計的風格聞名。他的建築理論「纏繞的相容性」將建築視為一個有機生態系統,旨在探索人類與自然的共存之道。此次展覽進一步延伸他的理念,以「物我交織的臨界」為題,分為三大主題,分別探討建築如何在身體、意識與時空間的交織中,回應未來需求。

HARAKADO位於東京表參道與明治通交會處,建築外觀以「編織街區」為設計概念,反光玻璃映照出周圍的綠意與街景,屋頂設有大型階梯與庭園,營造出立體且開闊的十字路口景觀。(©KENYA CHIBA,忠泰美術館提供)

建築與自然的纏繞:從身體到城市的延伸

展覽的第一主題「纏繞的相容性」聚焦建築與自然的物理交織,探討如何透過設計模糊人與環境的界線。東京「Tree-ness House」以樹木為靈感,將住宅與藝廊結合,利用皺褶結構與植栽創造出立體化的空間,讓建築成為庭園與街道的延伸。臺北的集合住宅「富富話合」則以退縮設計為每戶打造寬敞陽台,並透過植栽與屋簷調節陽光,實現都市中的綠意共生,成為亞洲高層建築的新原型。

富富話合透過層層退縮設計,讓每戶皆擁有寬敞的陽台,同時結合屋簷與植栽的巧妙遮蔽,使水氣與空氣交融,營造出一座契合21世紀亞洲需求的高層建築典範。(左為富富話合現場圖,右為展覽現場平田晃久模型局部,攝影:潘韜宇)

迴響與共鳴:建築如何承載人類意識

第二主題「迴響」則進一步探討建築如何成為人類意識與情感的投射場域。群馬縣的「太田市美術館圖書館」是平田晃久與當地居民共同創作的成果,設計過程中多次舉辦工作坊,將市民的意見融入空間規劃,最終成為一個充滿集體無意識「迴響」的文化據點。臺灣的「國立臺灣大學 百歲紀念館」則以「Fragments」元素為核心,透過融合人工智慧與人類思維的展示設計,創造出多元互動的博物館空間,激發訪客對未來的想像。

競圖結束後,受各種因素影響,計畫的規模與功能大幅縮減,最終轉型為以企劃展為主的博物館設施。平田晃久的競圖模型及縮減後的模型皆在展覽中亮相。(攝影:潘韜宇)

跨越時空的共鳴:歷史與未來的對話

第三主題「迴響之迴響」則進一步延伸建築在時空中的角色,探討如何在當代與歷史之間建立對話。東京的「HARAKADO」以編織概念設計立面,透過玻璃帷幕映照街道與自然景觀,展現新舊建築的共存。即將在2025年大阪世博登場的「Ray Garden」則以地形與風向為靈感,設計帶狀樓板結構,結合光線與綠意,象徵地球作為生命體的活力。

《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展出東京原宿人氣打卡新地標「HARAKADO」的珍貴手稿及模型。(攝影:潘韜宇)

展覽開放免費參觀 平田晃久3/22親臨分享建築哲學

此次展覽免費開放參觀,展期至3月30日止,並規劃多場專家導覽與系列講座。平田晃久將於3月22日親臨臺灣,與觀眾分享其建築哲學與創作理念。此外,展覽期間填寫問卷還有機會參加週週抽獎,贏取臺北至東京的來回機票,親身體驗平田晃久的建築現場。

忠泰美術館自2016年開館以來,透過「奧夫塞計畫」持續邀請創作者跳脫美術館的既定場域,探索藝術與建築的更多可能性。本次展覽不僅是對平田晃久創作歷程的回顧,更是一場關於未來建築的深度對話,值得所有關注人類與自然共生議題的觀眾親身參與。

平田晃久將於3月22日親臨臺灣,與《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觀眾分享其建築哲學與創作理念。(© Marc Goodwin, Archmospheres,忠泰美術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