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21日,中國一生物工程技術公司「希諾谷」,在痛失愛貓的飼主黃雨的委託下,複製了他的愛貓「大蒜」,是中國第一隻商業性質的複製貓,而由於貓並非自發性排卵的動物,生物週期特殊,使操作較為繁複,拉高了技術需求門檻,因此「大蒜」的成功也象徵著中國在生物複製技術上更進一步。
「大蒜」是一隻英國短毛貓,本體是一隻兩歲半的雄性英短,飼主黃雨以人民幣25萬元(約新台幣112萬元)的價碼,委託了希諾谷複製大蒜,使用了和首隻複製動物「桃莉羊」相同的技術,在移植胚胎66天後,由代孕貓自然分娩產下,目前的健康狀況良好。

雖然複製動物的流程是一樣的,但因為不同物種之間存在的各種差異,每個物種的複製都是全新的課題,讓團隊的工作必須從頭開始探索。
而網路上也因此產生爭議,在道德與倫理上爭論不休,反對者認為複製動物是在扮演上帝,違背大自然法則,但無論如何,飼主黃雨在複製成功時還是感到非常高興,雖說大蒜並未真正「復活」,但對於飼主而言,看著眼前和已故愛貓幾乎一模一樣的小貓,在心理上已經得到了莫大的慰藉。
世上最早的複製貓是美國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於2002年成功在實驗室中複製出來的,但當時總共87個胚胎只有1個成功存活,希諾谷副總經理趙建平表示,得益於複製技術的提升與改善,現在希諾谷複製貓的技術,較2002年時的實驗相比,操作成功率已經高出許多。